楚雄市西观桥断面作为长江流域现存的12个劣Ⅴ类国控断面之一,2019年必须限期实现“脱劣”目标。为加快推进龙川江西观桥水环境达标治理工作,楚雄市按照“岸上与岸下齐抓、上游与下游共管、治标与治本结合”的思路,围绕2019年实现“脱劣”目标,市政府按月对水环境治理进行调度研判和分析预警,挂图作战。沿江乡镇和市级有关部门联动协同、履职担当,从控源截污、疏浚活水、生态修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整治取得了阶段性积极进展。
认真落实河湖长制。龙川江流域内的所有河库渠全部纳入河湖长制管理,楚雄市吕合、紫溪、东瓜、鹿城、苍岭等乡镇按照市政府的安排部署,连续开展了多次“清河行动”,同时,楚雄市聘请30名保洁员,专职对城区内包含龙川江干流和其支流灵秀小河、河前河等河流的河道和河岸开展垃圾清理、打捞等保洁工作,局部脏乱差现象得以整治,河道周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加快实施工程治理。近年来,楚雄市完成龙川江干支流河道治理约22公里,通过实施河道治理项目,恢复了河道供水功能,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灌溉条件,提升了沿线城镇的防洪标准,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30年至50年一遇。结合城镇景观工程,将城区段的河岸打造成居民休闲观光带,成为
生态亮点和城市旅游景点。2018年在西观桥断面上游实施了哨湾和鱼坝两个生态湿地恢复工程,建设湿地545.74亩,对8020米的河道进行清淤,6471米的河段进行堤坡种植湿生以及挺水植物、多样草本植物,堤顶种植草本植物。目前,哨湾、鱼坝生态湿地主体工程已建成,开始进水调试,正在抓紧栽培水生植物。2019年3月30日楚雄市第二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已开工建设。
认真开展入河排水口整治。对龙川江上游入河排水口全面开展排查整治,绘制了楚雄市城市区入河排水口点位分布图,实行动态销号管理,发现一个、交办一个、整改一个、销号一个。龙川江流域楚雄市城区建立了60个排水口管理台账。龙川江干流21个、青龙河26个、灵秀小河7个、河前小河6个。楚雄市计划整治的45个排水口已完成整治42个,东瓜镇已建设2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用于收集处置东瓜片区生活污水。
全力保障生态流量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河流生态基流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方案,保障龙川江枯水期生态基流,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增强河流水体自净能力。一季度,青山嘴水库累计下泄生态流量818.34万立方米,日均下泄流量不小于1.0立方米每秒,结合龙川江楚雄城区段实际情况适当增大下泄流量;尹家嘴水库共计下泄生态流量4.63万立方米,日均保障生态流量1500立方米;中石坝累计下泄生态流量
46.28万立方米,保障每天下泄流量不小于5000立方米。
加强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配套管网建设,有效收集和处理河道沿岸污水。一季度,楚雄市2座污水处理厂共处理城市污水928.67万吨,日均处理污水10.32万吨,超过设计负荷29%。自去年9月起,2座污水处理厂已对出水进行除磷改造,大大降低了出水总磷浓度。加强精细化监管后,污水厂出水水质已大为改善。
加强农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划定了龙川江流域800米范围内畜禽养殖禁限养区,完成禁限养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和搬迁。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编制龙川江沿岸农村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加大流域沿岸农村环境整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力度,沿岸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逐步得到有效收集处置,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
根据国家反馈的龙川江西观桥采测分离监测数据,2019年1月断面水质类别为劣Ⅴ类,2月断面水质类别为Ⅴ类,3月断面水质为Ⅲ类,4月为Ⅳ类,水质逐步趋于好转。与2018年同期相比,超标指标由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3个下降为氨氮1个,氨氮平均浓度由2018年同期的3.35mg/L下降为2.18 mg/L。2019年4月西观桥断面历史上首次达到了Ⅳ类水质,龙川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