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领域零基预算改革,今年以来,按照全省零基预算改革工作安排,制定改革方案,组建项目专班,构建“谋、统、跟、问”四维坐标,推动生态环境领域改革落地见效。
以“谋”为先导
从“要钱”向“谋事”转变
一是谋深规划
以生态环保规划为统领,以气、水、土等环境要素治理和监管能力提升为支撑,建成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库,引领资金投向关键环节。
二是谋准重点
分类建立省本级与省对下重点保障事项清单,省级部门预算优先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支持环境监管能力提升;省对下资金聚焦重点高原湖泊、农村污水治理等问题解决,聚焦美丽城市、乡村、河湖系列建设。
三是谋实项目
试点运行“3年预储备、1年预支持”机制,提前1年开展预算项目申报,预支持项目全部开展省级现场复核。2026年省对下预算已储备成熟项目91个。
以“统”为核心
实现资金绩效一加一大于二
一是统筹资金
从存量中寻求变革,将原分散的专项资金整合,设立唯一的省级环保专项资金,通过竞争立项分配资金;从余量上寻求突破,优先安排使用自有资金。2024年来,已安排自有资金3949万元用于环境科研能力建设。
二是统活资产
将闲置仪器设备进行跨地区、跨领域、跨级次调拨,两年来,机动车、实验室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等已调拨划转1427项,涉及117个单位,节约资金2702万元。
三是统合力量
推进生态环境资金项目信息库与财政预算系统对接和共享,以生态环保重点任务完成为导向,探索打通跨部门资金统筹路径,后续逐步拓展统筹领域和范围。
以“跟”为保障
形成项目全过程闭环管理
一是跟进指导
按照“地方报意向、省级做统筹,地方报项目、省级做帮扶”流程,初步建立项目分类、分级、分年度项目清单,一对一跟踪调度、点对点帮扶指导,将清单项目转为实体项目。
二是跟踪执行
预算执行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和不达进度约谈机制。政府采购提前选聘代理机构、公开采购意向、编制招标文件、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有力加快预算执行进度。
三是跟紧监督
联合省财政厅出台加强生态环保资金项目管理工作意见,建立项目全过程联动监督机制,细化通报、约谈、扣减或暂停资金支持等规定,明确资金收回7种情况。以生态环保督察程序约谈项目滞后州(市)政府,引导督促各地抓实环保项目,从“不愿管”到“想管、敢管、会管”。
以“问”为约束
加速生态环保资金提质增效
一是问绩效,推动绩效发现问题整改“动态清零”
2024年,联合省财政厅开展绩效评价现场督导,对130个项目开展全过程绩效评价。今年,联动省财政厅、省纪委监委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对“十四五”环保资金项目开展起底式绩效评价及“回头看”,实行“整改一批、通报一批、约谈一批、收回一批、移交一批、曝光(宣传)一批”的“六个一”模式,加强绩效结果应用。
二是问结果,推动绩效评价与预算安排挂钩
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度资金分配重要依据,两年来,对多个绩效结果较差州(市)进行扣分,核减项目资金支持额度。省本级预算安排与预算执行挂钩,执行进度靠前的,优先保障下年度支出;执行进度靠后的,压减下年度预算安排;当年未开展资产清理盘活且资产存量大的,不安排资产购置预算。
三是问节约,推动过紧日子要求落到实处
出台硬化预算管理20条措施,实施办公用品、印刷服务框架协议采购,不断降低机关运行成本。2024年,厅机关一般性支出下降17.43%。今年上半年,租车、办公、印刷费同比再降27.3%、5.3%、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