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美神平掌存栏7800头基础母猪苗猪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前公示
项目名称:禄丰美神平掌存栏7800头基础母猪苗猪项目
建设地点:禄丰县和平镇平掌村委会赵家山
建设单位;禄丰美神养殖有限公司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云南凯风安全环保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工程占地458.62亩,建筑面积90000m2,建设PS2400种场3组,其中包含配怀舍3栋,分娩舍3栋,存栏200头公猪站1个、后备隔离舍1间、公猪隔离舍1间、公猪采精舍,并建设配套的宿舍楼、综合楼、食堂、粪污处理等配套设施。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体制。雨水经场区雨水沟渠收集后直接由项目东面地势低洼处排出项目区;粪污混合水经固液分离后和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食堂废水经隔油池隔油处理后进入项目东面的污水处理站处理。本项目污水处理系统设计采用国内较先进的“厌氧处理+A/O”处理工艺,处理规模为120m³/d,运行期间污水排放量88.63m3/d,有足够的富余量,废水经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标准后,用管道将沼液运输至3700亩旱地进行作物的轮作灌溉,及厂区绿化用水不外排。
本项目采用干清粪养殖工艺,猪粪不与尿、污水混合。废水排放量88.63m3/d,折算为百头猪废水排放量为0.36m3/d,小于《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4集约化养殖业干清粪工艺最高允许排水量标准:夏季≤1.8 m3/(百头.d),冬季≤1.2m3/(百头.d),最高排水量可满足标准要求。
猪场废水属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可生化性较好。因此本评价推荐采用厌氧处理+A/O好氧处理工艺方案,污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在酸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的挥发性有机酸,挥发性有机酸在厌氧池内的甲烷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成甲烷和水。厌氧池采用内回流式布水方式,污水向上流动通过污泥床与甲烷化细菌充分接触,液、固、气三态物质在厌氧池顶部由分离。该处理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耐冲击负荷、液固气三态物质分离完全、COD去除率高等优点。
废水经厌氧反应出水后先进水解池进行生化预处理,在此利用兼氧菌的水解酸化过程使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此过程可使废水中大分子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水解成为易于进一步降解的小分子化合物,为好氧处理创造条件。A/O(厌氧/好氧活性污泥生物脱氮工艺)具有占地少、污泥产率低、能耗小等优点。A/O法具有如下特点:⑴生化反应推动力大、效率高,池容积小;⑵污泥不易膨胀;⑶耐冲击负荷,处理能力强;⑷脱氮除磷效果显著;⑸A/O集厌氧(缺氧)和好氧两类特征各异的微生物于一体,可以充分发挥各类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和潜力;⑹装置结构简单,节约费用。
综上,本项目废水处理工艺具体处理效果分析简图如图7-2-1。
猪只尿液
|
A/O好氧池
|
周边旱地轮作灌溉
|
集水暂存池
|
调节池
|
固液分离
|
厌氧池
|
泵
|
沼气
|
水解酸化池
|
生活污水
|
冲洗废水
|
消毒防疫废水
|
蓄粪池
|
图7.2-1 本工程混合废水处理工艺效果简图
该废水处理工艺是较为成熟的养殖废水处理工艺,国内很多规模化养殖企业采取该工艺对废水进行处理,处理效果较好,该工艺为《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推荐的模式III,根据类比明水县绿然畜牧业有限公司年出栏30万头仔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该废水处理工艺各单元对废水的处理效率见下表。
表7.2-1 污水处理站各单元处理效率一览表 单位:mg/L
处理环节
控制项目
|
调节池
|
固液分离
|
沼气池
|
水解酸化池
|
A/O池
|
消毒
|
标准值
|
|
COD
|
去除率%
|
0
|
25
|
70
|
40
|
85
|
0
|
200
|
出水浓度
|
7299.02
|
5474.27
|
1642.28
|
985.37
|
147.81
|
147.81
|
||
BOD5
|
去除率%
|
0
|
15
|
65
|
70
|
80
|
0
|
100
|
出水浓度
|
4267.14
|
3627.07
|
1269.47
|
380.84
|
76.17
|
76.17
|
||
SS
|
去除率%
|
0
|
10
|
15
|
10
|
80
|
0
|
100
|
出水浓度
|
467.12
|
420.41
|
357.35
|
321.61
|
64.32
|
64.32
|
||
NH3-N
|
去除率%
|
0
|
5
|
80
|
60
|
80
|
0
|
——
|
出水浓度
|
223.6
|
212.4
|
42.5
|
17.0
|
3.4
|
3.4
|
||
粪大肠杆菌
|
去除率%
|
0
|
5
|
20
|
15
|
20
|
75
|
≤4000
|
出水浓度
|
21000
|
19950
|
15960
|
13566
|
10852
|
2713
|
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以上水处理措施,能够使污水处理站排水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的相关要求。
废水处理效果分析说明:
来自项目区各部分的废水先经粗格栅去除较大的悬浮物后进入调节池,并在此进行浓度调节;再经栅隙为1~3mm的弧面形固液分离机格栅去除颗粒杂质后进入调节池。废水经调节池均质后,通过提升泵以脉冲配水的形式送至厌氧反应池(厌氧池)。厌氧反应池的上部进行气、固、液三相分离,厌氧反应池出水,进入酸化水解与A/O池进行好氧生化处理,厌氧反应池产生的沼气点火炬燃烧。A/O好氧池空气由鼓风机提供,采用空气扩散器或曝气软管充氧,A/O池澄清出水排至接触消毒池后流入污水处理站附近的集水暂存池。为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污水的消毒处理采用非氯化的过氧乙酸消毒,以杀灭废水中的粪大肠菌群和蛔虫卵。经过该处理工序的出水其COD去除效率可稳定达到95%左右,完全可以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中旱作作物类标准要求,技术上是有保障的。
厌氧反应池内的污泥大部分回流至缓冲调节池,少部分与A/O池内的污泥一起定期清掏后用于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原料。由上可知,拟建项目污水进入项目区内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可行。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的有关规定,畜禽养殖过程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
本项目综合废水产生量为32356.5m3/a,本项目区周边有大量的旱地用于种植玉米, 根据《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168-2013),项目所在地位于“(滇中区Ⅰ区)”,旱地灌溉用水按正常水平年(P=50%计),项目旱地采用浇灌的方式灌溉,根据玉米灌溉用水量,本项目灌溉用水取值2100m3/(hm·a),则项目消纳32356.5m3/a废水需要土地224.2亩。本项目通过合作协议的形式取得3700亩土地用于种植玉米、水稻、蔬菜等,可完全消纳项目产生的废水。
项目所在地区位属于缺水地区,项目西侧的平掌村、彻峨村有耕地约3700亩(246.0hm2),完全可以消纳完本项目处理后的废水。项目已取得平掌村委会的证明(见附件7),该村委会愿意接纳本项目处理后的废水作为村委会耕地的灌溉用水,建设单位设置约2.0km的输送管道,对处理后的废水输送至分散于田间的集水池,平掌村的耕地大多数位于项目周边1km范围内,运输距离较短,且有便捷的运输道路。
此外,项目区绿化和耕地只在晴天进行灌溉,故在项目区设置了集水暂存池,雨天将废水存储,防渗储池设计容积约为2800m3,可存储30天的污水量,完全可满足项目废水存储需求。贮池防渗材料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HDPE)进行防渗,防治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并设置警示标志,警示工作人员不要在储水池旁边活动,防止意外发生。
综上,项目产生的废水处理达标后用于周边旱地轮作灌溉,有一倍的耕地可实现轮作灌溉,可消纳完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同时也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轮作灌溉的方式不会导致土壤发富营养化。
当本项目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或停电时,此时废水处理不能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旱作标准值,废水排放至事故池暂存,事故池容积为2800m3,可满足不达标废水30天的储存量。当污水处理站检修正常运转后再次泵入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故污水处理站发生故障时废水不会外排至地表水体,不会对周边地表水造成影响。
本项目废水按上述措施实行后,可以实现《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全部作农肥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要求。而且处理工艺应用广泛,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减少了对周围地表水的环境影。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关于地下水污染防控对策的要求,本项目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从源头控制措施和分区防控措施进行分析论述。
本项目参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中应“以源头控制、分区防控、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的原则,在项目环保区集水池和污水储池及养殖区分别设置两个地下水监测井,对厂区的污水渗漏情况进行监测。一旦监测水质出现超标现象,发生地下水污染,应立即检查养殖区域的圈舍、污水处理系统的防渗设施,找出渗漏点,若是猪舍地面防渗层出现渗漏应立即修复,若是污水处理系统某个处理单元发生渗漏,应立即停止污水处理系统的使用,并及时修复渗漏点。
本项目的重点防渗区为危废暂存间,危废暂存间地面及墙裙采取防渗设计,防渗等级需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6m,K≤1.0×10-10cm/s。一般防渗区为污水处理站、集粪间、集水池以及污水储存池、污水管道、猪舍等设施,防渗等级满足等效黏土防渗层Mb≥1.5m,K≤1.0×10-7cm/s。
污水处理站、固液分离池、集粪间、污水储池、危废暂存间、猪舍等设施建设须严格按照防渗要求设计、施工;切实遵守对地下水监测井的监测规定。本项目区域地下水流动缓慢,如污染物渗入地下水,污染物随地下水迁移速度较慢,经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建设对区域地下水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过程中建立环境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相关人员负责项目环保设施的运行维护,定期对污水输送管线进行检查,严格履行项目环评要求的环保措施,项目猪舍、污水处理站、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废水的事故排放的概率较小,持续时间较短,对周围土壤环境质量较小。
于猪舍、污水处理站、有机肥生产车间所在地块地面采取地面硬化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处理站、猪舍、有机肥生产车间、污水储池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防渗措施,杜绝垃圾堆放道路、绿化带等未作防渗处理的地段,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同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要求:“等效黏土防渗层厚度Mb≥1.7,渗透系数k≤1×10-7cm/s”进行分区防渗,正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地表漫流和垂直入渗,对土壤不会造成影响。
(1)猪舍恶臭防治措施
通过采取饲料中使用 EM 菌种添加剂、猪舍集粪间安装喷雾装置定时喷洒除臭剂、项目区种植绿化吸收处理后,并保持猪舍清洁、干燥的环境,猪舍 NH3 总消减量可达 92%以上,H2S 总消减量可达94%以上,项目建成后猪舍 NH3 和 H2S 通过上述措施处理后,可以达标排放。
(2)污水处理站恶臭防治措施
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中的要求,污水收集输送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同时,产生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浓度较高的设施,必须设计有合理的密闭措施,尽可能减少恶臭气体的无组织排放。项目产生的猪尿液、冲洗水、渗液等通过管道或密闭沟渠收集后排入污水处理站,各废水收集池等采取密闭措施,并在周边加强绿化,可较少部分臭气的排放。
(3)有机肥生产车间恶臭防治措施
项目有机肥制作采用有机肥生产车间厌氧发酵,有机肥生产车间为密闭式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恶臭污染物的产生与发酵温度、时长等有关,有机肥生产位于密闭车间内,有机肥生产车间废气进入生物过滤除臭设备处理,废气治理效率超过90%,处理后的NH3排放量为0.1645t/a,排放速率0.0188kg/h,排放浓度为3.7562 mg/m3,H2S的排放量为0.0044t/a,排放速率0.0005kg/h,排放浓度为0.1002mg/m3,排气筒高度为15m,其排放速率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值(H2S排放速率≤0.33kg/h ;NH3排放速率≤4.9kg/h)。
本项目拟建食堂属于小型规模食堂,按照《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中相关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安装效率不低于60%的油烟净化装置对食堂油烟进行净化处理。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食堂油烟排放浓度为1.44mg/m3,食堂油烟通过排气筒高空排放,经稀释扩散,植被吸收后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项目设置内燃式沼气火炬对项目产生的沼气进行处理,沼气经内燃式沼气火炬燃烧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SO2,沼气中硫化氢含量较低,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较少,该工艺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中“沼气需完全利用,不得直接排放到外环境中”的规定,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
防止由于突发事故等原因导致的断电影响正常工作,项目于站房内设置有备用发电机房,安装应急发电机负责临时供电。由于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供给,供电稳定有保障,停断电事故偶尔发生(停电时间和持续时间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停电时才使用备用发电机,运行时柴油燃烧产生废气,发电机房内设置有内置专用烟道将发电机房废气抽排到室外屋顶排放,由于备用发电机使用频率不大,且安装消烟器,废气经空气扩散后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猪场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病死猪尸体与分娩废物采用一体化无害化焚烧炉处理,焚烧炉采用二次燃烧系统,一次燃烧室火幕燃烧,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被点燃;二次燃烧室设有回转烟道,烟气中的少量飞灰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也会除去,实现了无害化排放。在焚烧炉尾气排放口安装尾气处理装置,烟尘经布袋除尘器除尘后排放,焚烧炉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本项目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将遵循环境健康风险预防、安全无害以及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生态化”的原则,有效的解决集约化养殖场的环境污染问题。达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综合利用的目的。在采取以下合理措施后将不排放固体废物。
本项目年存栏猪22023头,每年产生猪粪约5184.76吨。为了便于就地处理,拟计划在养殖场内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处理猪粪,使之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使养殖场环境达到环保卫生要求。
1、固液分离
项目运行期间对猪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处置,人工将置于漏缝地板上的粪污清运至有机肥生产车间,采用有机肥生产车间进行厌氧发酵,经发酵制成有机肥后,外售,未清理完全的少量猪粪利用调节池内生活污水冲洗后,排入集水管网,由固液分离机及格栅机进行固液分离后,粪渣运输至有机肥生产车间生产有机肥,污水由泵输送到污水处理站处理作为达标排放后用于周边旱地的轮作灌溉。废物固液分离处理工程符合猪养殖业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原则要求,具有环境保护技术可行性。
2、厌氧发酵
(1)有机肥生产车间工艺可行性分析
项目采用高温好氧槽式翻堆发酵技术,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成本低、堆肥效率高等优点,国内大型养殖场有机肥生产中应用广泛,项目有机肥生产车间,占地面积3000m2有机肥生产车间分为6个矩形槽,中间为渗滤液收集回灌及秸秆木屑暂存槽(L×B×H=30×4×2),两侧为有机肥发酵槽(L×B×H=30×5×2),物料进入发酵槽后经过短期时间内,温度可以升至60~70℃,维持此温度一段时间,就可以杀死蛔虫卵、大肠杆菌等有害病菌,而在该温度范围,大多数微生物最活跃、最易分解有机物,使禽畜粪便得到发酵腐熟,臭味载体因此得到分解转化而消除,最后发酵后排出的物料便达到了无害化,作为有机肥外售。本项目发酵时间周期为30天,有机肥厌氧发酵槽容积1800m3,生产规模为60m3/d,本项目每天产生粪便约14.2t,能满足处理需求。
本项目有机肥制造工艺属于厌氧发酵工艺,处理后的物料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及《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 588-2010)有关要求,根据经验数据,经发酵后,有机肥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5 个/kg,含水率小于30%,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884-2012)的有关要求,工艺可行。
(2)有机肥外售可行性分析
项目厌氧发酵制成的有机肥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97-2009)及《农业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导则》(HJ 588-2010)有关要求。有机肥蛔虫卵死亡率>95%、粪大肠菌群数≤105 个/kg,含水率小于30%,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和《生物有机肥执行标准》(NY884-2012)的有关要求,可外售到禄丰县境内旱地、果园地、蔬菜种植基地等作为农肥使用。有机肥比起化学肥料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
公示期间未收到公众提出的反馈意见,在环评网络公示平台上,未出现任何的回复意见。
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电话 0878-3024147 传真 0878-3017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