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创新驱动破解绿色发展难题,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能源革命、产业转型升级及资源高效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阳光样本"之路。
科学规划国土空间,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以《永仁县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为纲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落实楚雄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实现生态环境管理"空间化、信息化、系统化、精细化"。通过统筹河道、面山、村庄生态空间,建成永定河综合公园、滇川夜明珠等生态地标,打造"城在绿中、绿在城中"的绿美县城。2024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3.89%,空气质量优良率99.4%,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达标率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尼白租水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功能区声环境昼夜监测达标率均为100%,生态本底持续夯实。
能源革命引领低碳转型,储能技术破解消纳难题。
依托"中国阳光城"资源禀赋(年日照2836小时,平均7.8小时/日,太阳能转换率高于其他地区25%),创新"板下经济"模式,在光伏板下种植桑树、板栗等作物,实现"一地两用、农光互补",既保障绿电供应又促进农业增收。建成7座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35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年平均外送电量600亿千瓦时(占楚雄州西电东送总量的55.38%),成为国家"西电东送"枢纽。通过"新能源集群+独立储能"技术,有效解决新能源并网波动性问题,推动清洁能源高效消纳,能源低碳化成效显著。
三产融合激活绿色动能,产业转型释放生态红利。
坚持"一产调优、二产做强、三产调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农业:打造16.3万亩"阳光生态花果园",实现四季错季水果供应,蓝莓、草莓、芒果等特色农产品产值增幅超10%,带动农户增收;工业:集聚光伏、天然气、绿色食品加工等产业,建设"阳光能源产业园",推进绿色能源与绿色制造融合发展;服务业:打造"阳光四季康养园",吸引1.7万康养人口,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22亿元、同比增长17.6%。同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农业农村、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全县单位GDP能耗连续三年下降(2022年降1.2%、2023年降2.1%、2024年降0.5%)。
资源循环利用促共富,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双赢。
创新"低效用地转高效"机制,将荒山变果园、板下变农田,实施退耕还林、生态修复工程,推动经济林果种植面积达53.6万亩(其中高原特色错季精品水果16.8万亩,产值15.7亿元,成为亚洲最晚熟芒果产区)。通过"板上发电+板下种桑"立体生态农业、"收回+出让+租赁"资源资产组合利用模式,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推行网格化管理、市场化养护,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扩展至29.99万平方米,建成19座公园,公共绿化区域水管网覆盖率86%,打造"小县城变大公园"的宜居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