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楚雄州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为方向,全力抓好抓实生态环境要素保障,助推环评审批改革提质增效,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美丽楚雄建设保驾护航。
2024年,全州重大项目纳入环评审批清单共422个,已批复396个,已报批的项目全部办结;共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220个,备案登记924个,涉及项目总投资684.05亿元、环保总投资15.8亿元;共审批核发排污许可证188本,完成280 张排污许可证质量审核,300家执行报告内容规范性审核,审核完成率为100%。环评审批项目办结率达100%,群众好评率达100%,环评审批改革实现提质增效。
化解“难点”抓机制。以打造一流协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重大项目审批服务工作中,形成省州合力、政企同心、上下联动的良好机制。一是州级各部门协同发力,各县市和项目建设单位攻坚克难,为提升环保要素保障做足支撑。二是成立专班工作组,制定项目台账和任务清单、拉条挂账、责任到人、定期调度、逐项销号,积极主动做好指导帮扶。三是完善重大项目会商机制,确保要素保障既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刚性要求,又避免因管控要求“一刀切”问题。
疏通“堵点”抓落实。运用“有解”思维,积极开展要素保障服务工作落实“四个办”。围绕“可以办、怎样办、赶紧办、要办好”的原则,确保项目环评审批合规、有效。一是着力项目环评审批“急件”,遵循急事快办、难事特办原则,以项目开工日期倒排要素保障帮扶工作任务,保障审批事项顺利开展。二是推进惠企政策实施,推动落实环评审批“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减跑动”改革举措,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审批时限均压缩60%以上,实现“阳光、高效、便捷”审批。
破除“疑点”抓保障。着力开展“法规政策宣讲在一线、专人专班服务在一线、主动靠前帮扶在一线、化解困难问题在一线、精准跟踪调度在一线、廉洁纪律承诺在一线”的“五个在一线”保障工作,全力解答服务对象疑点难点,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一是深入一线答疑解惑,2024年,到10县市完成了三轮帮扶服务,深入项目现场39次,入企21户,集中召开项目环评帮扶座谈会4次,共计解决环评方面问题321个。二是强化宣传教育,开展法律法规专题培训2次,环评工作培训1次,培训人数546人次,惠及企业及项目建设单位397户,确保了环评政策宣传到位、环评要素保障指导服务到位。
消除“痛点”抓服务。在审批服务中,探索“六个第一时间”抓实环评保障的有效经验。一是抓好事前提醒服务,以提醒函、告知书等形式主动服务监管,构建全流程告知提醒企业办理环保手续联动机制。二是抓实事中指导帮扶,开展项目现场踏勘,建立环评审批清单,健全工作调度和问题分析以及工作研判制度,着力解决痛点难点难点,推动项目环评顺利开展。三是抓牢事后监管服务,开展以“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监测协同创新,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执法监督管理,督促企业严格遵守环评制度及“三同时”制度,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聚集“焦点”促发展。落实全过程严格项目审批,全方位严守环评报告书(表)审批原则,全州没有一个项目因环评审查、审批服务工作不到位影响申报、落地、开工和生产运行。一是实行建设项目报告书行政许可集体审查制和信息公开制,落实项目审批民主决策和全过程监督机制,实现环评审批公开、透明,确保审批过程廉洁高效。二是严格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持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三是开展百日攻坚五大专项行动,化解环评编制及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疑点、痛点,确保“两重”“两新”项目按期落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