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云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推动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取得了新进展。
牢记嘱托,云南努力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他同时强调:“云南生态地位重要,有自己的优势,关键是要履行好保护的职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指明了云南既有当排头兵的基础,也有当排头兵的优势,关键在于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驰而不息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在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全面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真抓实干,云南努力争当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国土空间进一步优化,绿色发展质效全面提升。科学划定并启用“三区三线”,确立全省“五区四带、三屏两带六廊多点、一圈一群两翼一带”总体空间格局,构建全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九大高原湖泊“两线”“三区”落地实施;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常年稳定在98%以上,居全国前列;开展滇池入河(湖)排污口“查、测、溯、治、管”专项工作和九湖流域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达标排放百日行动,九大高原湖泊水质稳中向好;土壤环境持续改善,固体和危险废物污染风险管控处置水平稳步提升。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在全国前列,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成功举办COP15会议和城市生物多样性国际论坛等,收获“昆明宣言”“昆蒙框架”等重大成果,亚洲象“北上南归”事件引发关注,大美云南惊艳全球;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各类自然保护地333处;建成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四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扎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突破。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完成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条例、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修订,制定全面推进美丽云南建设的实施意见,累计完成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170余项,明确我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个、“两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出台“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目标绩效管理办法,全面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和排污企业(单位)责任。
扛牢责任,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研究、决策咨询、献策的排头兵。一是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的排头兵。抓好思想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织学员深入学习,确保学员精准掌握、深刻理解、学用贯通;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优化教学专题,从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重点任务、组织保障等方面,明确教学设计、指引教学方向、落实教学重点;打造教学品牌,省委党校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教学品牌建设新路径。二是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排头兵。培优研究团队,通过省级创新团队、省委党校名师工作室等平台,提高教师团队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加强理论建设,省委党校成功申请到一批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云南省哲社课题、省级党群课题、省级人才支持计划课题等,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学术专著、理论宣传文章和学术论文等成果。三是努力争当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的排头兵。巩固好已有的决策咨询成果,聚焦努力争当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排头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排头兵、生物多样性保护排头兵等内容,积极争当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排头兵。四是聚焦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扛牢献策责任。聚焦云南边境地区生态安全、西南跨境生态安全、防治外来物种入侵、高黎贡山生态修复与保护等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的生态安全尤其是沿边地区生态安全贡献智慧和力量。